商場針對這個心理特點,不妨將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,方便顧客選購。
在90年代中期,李津回到了北京。他過上了一種與在西藏時迥然不同的胡同生活。
正是胡同生活的世俗性,讓李津感到了勃勃生機。盡管受到各種潮流的影響,他也試圖進行多種多樣的嚐試(人們發現,他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居然創作了那麽多風格和趣味迥異的作品),但是,真正觸動他的,或者說真正讓他得心應手的還是他目力所及的世俗生活。這種當代的世俗生活,正以各種方式進入90年代的藝術形式中。
人們也正是在此時告別了80年代的崇高和英雄主義,告別了各種極端的冒進嚐試,告別了各種各樣的不朽之幻覺。對日常生活的興趣從各個方麵被激發出來了——在文學中,在電影中,在當代藝術中都是如此。
李津的意義在於,他是水墨畫家中最先對世俗生活感興趣的人。
這是李津的至關重要的一步。但這種形式的若改編成電影,由於時長和節奏的原因,會比電視劇更難。
梁家輝版《深夜食堂》共90分鍾,主要講了4個故事,也就是說要每22.5分鍾講好一個故事,且連續講好4個故事,這對初當導演的梁家輝來說,無疑是難上加難。梁家輝版《深夜食堂》裏的四個故事,幾乎都是碎片化的,故事的推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餐館老板(梁家輝飾)的口述,許多場景停留的時間很短,不停地切換和閃回,觀眾還沒融入上個情節,就已到了下個場景,很難全身心地進入到情境中。
第一個故事,講述了拳手開源(楊祐寧飾)和單親媽媽明月(劉濤飾)之間的愛情故事,但真正推進愛情的情節很少,男女主莫名其妙就互有好感然後在一起了。另外這個故事花了大量篇幅去講開源與蓮姐(金燕玲飾)的母子情和開源的拳手生涯,將故事的主題全部打散,令人看完覺得好像什麽都講了,又好像什麽都沒講,感受不到故事的完整性。
(作者:冰島全套莞式)